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5-07-21 11:07:00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210日在石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战略,全力推进旅游强县建设,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双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朝着全面小康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9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增长2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4.52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4.5%,增幅居全市第一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96亿元,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7元,增长1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3元,增长15.6%

(一)振兴发展成效明显

积极推进部委对接,司法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和干部上挂下派工作成效显著,中央彩票公益金、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常青义教、移民进城进园等项目落地生根。深化央企项目对接,中航钽铌综合开发一期顺利完工,中电投光伏发电、大唐国际风力发电、中铁九局棚户区改造、华润万家商贸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成功争取吉永泉铁路途经石城并设站,鹰瑞梅铁路取道石城方案列入比选方案,获批筹建省级工业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即将开工。全年争取用地指标1911亩,争取资金12.1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工程55个,其中29个项目如期完工,完成投资20.5亿元。

(二)深化改革开局良好

简政放权扎实有效,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保留实施行政审批项目347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2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环节、审批时限缩减30%。商事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4.9%。实行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了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审查机制。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和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顺利推进。实施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金福通等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三农”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3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序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组建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创了全市旅游综合改革的先河。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加快发展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30.931.337.8调整为30.031.438.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旅游产业迅猛发展。顺利推进“江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江西省旅游标准化试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通天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地热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探明4处温泉,可开采水量9000/日,启动了“中国温泉之乡”申报工作。成功举办端午龙舟赛、世界旅游小姐赣州直选赛暨石城县第三届莲乡靓妹评选大赛、石城县首届户外运动节暨赣州市首届自驾游节等系列活动,石城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70.6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增长26.3 %。我县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通天寨荷花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突出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和大项目招商,成功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其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晶科电力光伏发电两个项目计划投资均达10亿元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61万美元,增长10.6%,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2亿元,增长13.5%,外贸出口2451万美元。屏山创业园500亩低丘缓坡项目竣工,泉商产业园1400亩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园区总面积达3800亩,入园企业增至86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工业用电量增长34.4%;工业税收增长17.2%。净增规模以上企业7家,达29家;新增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5家,达14家,万年青水泥纳税过1000万元。1家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程序,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烟、莲、稻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面积突破2000亩。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丰山乡被评为“全省产业升级前50位乡镇”,华丰畜禽合作社被评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3亿元,增长24%,存贷比78.3%,居全市第二位,金融保险业实现税收4294万元,增长26.1%。全县物流业实现税收907万元,增长8.9%。电子商务业发展迅速,交易额突破1亿元。

(四)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城乡规划完善提升。投入1400余万元,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24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规划、城北高速出口等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两违”清理整治成效明显,查处违法违章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城市重大建设项目17个,县城“四桥三网三市场”、“四路二园三中心”加快推进,莲乡大道、温坊大桥、兴隆西路改造、东城大道南北延伸工程、特色文化展览馆顺利竣工,建成莲城农贸市场。新增城市道路5.3公里,新增城市公交车11辆,新开通公交线2条,投放出租车40辆。完成龙岗至大由、丹阳至横江公路升级改造,桐江至木兰公路、356国道屏山段升级改造工程快速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78公里,新(改)建桥梁18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成为全省样板。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小松创业园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紧实施,屏山、大由饮水工程主体全面完工。示范镇、中心镇建设扎实推进,65个省批新村点基本成型。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小松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工作有序推进。县城三条小河污水管网建设、迎宾大道绿化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城市路灯、交通标识等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环卫保洁覆盖范围扩大,精细化城市管理成效显现,县城更加精致靓丽。开展干道沿线和农村环境乱象整治,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1%。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小松镇、珠坑乡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琴江镇大畲村等66个村获市级生态村命名,全县市级生态村比例达72.5%。我县获得“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省森林资源保护激励县”等称号,琴江镇大畲村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大秀美乡村”。

(五)社会民生积极改善

突出“小县大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3%。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7315户。248套保障房、400户棚户区改造全面落实。完成移民搬迁1548人,减少贫困人口约1.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553人,新增城镇就业3271人。乡镇公办幼儿园等193个教育项目顺利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石城中学1名学生正式签约清华大学。横江、龙岗、木兰、珠坑、小姑等5个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重大疾病救治工作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实现基本药物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8.8%。新建屏山、长天、丰山敬老院,小松敬老院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体提标提补政策落实到位,为4092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养老补贴423.3万元。全面提高了村(居)干部工作报酬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非遗保护、文物修缮工作扎实推进,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出版《走遍石城》《客家石城》等书籍,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县体育中心体育场竣工,我县运动员获十四届省运会青少部“铁人三项”金牌。“诚信计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我县荣获“全省专利进步十强县”、“全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称号。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突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实现“赴京零非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我县被评为“平安赣州建设先进县”。粮食、供销、盐务、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台务、侨务、民族宗教、水文气象、防震减灾、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邮政、通讯、物价、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老干部、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政府治理更加给力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若干规定,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创新“大督查”机制,“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政府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各类公文较上年减少22%,以县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较上年减少2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政府信息4.4万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件、政协提案91件,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县“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1.4%,办公用房超标问题全部清理整改到位。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强化廉能风险防控,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4年,是丰收的一年、喜庆的一年,我们顶住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势头,财政收入实现连续六次“三年翻番”,成功申报通天寨“国家地质公园”国字号品牌,跻身全省14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获市级以上荣誉7。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老干部,向驻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省市驻县单位、全县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各界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其他县市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金投入不足、用地指标少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增产不增效;改善社会民生任务重,扶贫攻坚压力较大;工作落实机制还不够完善,政府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勇于面对,迎难而上,抓紧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之年,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旅游强县建设步伐,推动振兴发展升级,为“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打下更为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期,迎头赶上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胜于挑战。赣南苏区振兴的政策东风,让我们赢来了各方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有效激发了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县生态资源优势日益焕发出无限潜力;吉永泉铁路有望今年开工建设,这必将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添活力,以扩大投入增动力,以产业集群强实力,以民生改善聚合力,举全县之力建设旅游强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作为,迈出振兴发展新步伐。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围绕一条主线(举全县之力建设旅游强县),突出三个着力点(激发活力动力、推动发展升级、提升幸福指数),抓实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精致县城打造、秀美乡村建设、特色景区创建、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保障、法治石城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43.7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6.48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收入4.8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4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2亿元,增长10%;利用外资2157万美元,增长10%;出口2695万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能减排等控制性指标符合上级规定,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大发展。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改革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通过改革,使体制机制绽放勃勃生机,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改革红利释放更大动能。

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切实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网上审批系统等“三单一网”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扩大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评价范围。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城建公司、旅发公司、赣江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实体化、科学化管理。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农村“五有六好”社会治理模式,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综合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平台试点。

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办博物馆,推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县管校用”教师管理机制,完善校长教师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优化职校办学体制,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办医模式,建设健康理疗中心、县医院医疗护理(康复)中心和民营影像中心,延伸卫生服务产业链。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要发挥投资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盘活财政资金,激发社会投资,加快实施重点项目,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加快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抓住苏区振兴机遇,深入推进部委对接、央企入赣工作,加大项目包装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着重争取鹰瑞梅铁路取道石城并设站,推动吉永泉铁路早日开工;争取将赣江源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争取将石城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省市预留用地计划指标和“3个千亩”立项。力争全年争取资金13亿元以上。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优化本级财政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民生项目、涉旅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开发贷款,继续做好“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实施工作,撬动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投入。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大学生和青年人创业,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业活力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年安排重点工程46个,总投资12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8亿元;重点招商项目19,总投资25.3亿元;前期工作项目8,总投资92.3亿元。重点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要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坚持县领导牵头抓项目,统筹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加快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游客集散中心项目群、旅游文化街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在建的18个项目年内竣工?

(三)全力打造特色景区,唱响旅游强县品牌

立足生态优势,利用温泉特色,把握旅游市场走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谋划旅游发展定位。围绕“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确立建设“中国一流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坚持“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按照“一心辐射、三区并举、一带连通”
?的空间布局,着力打造温泉养生、四季休闲、生态体验、客家文化四大品牌,高标准、高起点统筹旅游发展规划。短期规划以休闲观光体验为重点,着力完善百里荷花带、八卦脑、通天寨、如日山、赣江源等景区景点规划,加快形成三到五天的旅游线路。中长期规划以度假养生为目标,着力完善旅游产业集群规划、文化产业园规划、全县温泉旅游规划、温泉养生综合度假区规划,制定旅游要素发展与配套完善规划,以科学规划推动“全域旅游”稳步实施。

打造旅游核心景区。全面推进“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温泉之乡”、“江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江西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A级景区创建工作,着力提升老景区、建设新景区。完成九寨温泉二期工程。大力开发高田镇八卦脑万亩草场和杜鹃花海景区,引爆春季旅游新热点。继续开展地热资源勘探工作,加快温泉开发招商步伐,启动东华山温泉度假区项目,新建一个以上温泉度假景区。着力打造赣江源景区,加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设,统筹推进源头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旅游开发工作,完成赣江源漂流扩容工程,提高漂流接待能力。加快创建通天寨国家级5A景区。

统筹旅游发展举措。强化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充分发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组织、管理、服务作用,确保旅游强县工作落到实处。出台《鼓励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做大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医疗等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扩大旅游宣传营销,多渠道开展事件营销、智慧营销、落地营销、专业营销,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抓好活动营销,制作推广石城旅游APP?,推进景企合作。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四)加快建设精致县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要求,规划、建设、管理齐头并进,把城市建设成为市民的美好家园、各方宾客的快乐驿站。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更加重视规划引领,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实现“一个城镇空间,一个空间规划”,各类规划相互衔接、紧密协调、实际可行。完善城市专项规划,做好城市色彩、地下管网、综合交通、教育网点、绿地系统、供电、商业网点等规划编制,以及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和主要街道的街景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完善“两违”整治长效机制,做到无规不批、有规必行、违规严查。

推进城市重点建设。实施城市南联、北延、西扩计划,加快以游客集散中心项目为支撑的城南新区、以电商产业园为支撑的城北新区、以石城中学新校区和城市公交站为支撑的城西新区等三大片区的建设。强化城市通行能力,推进防洪堤E标段滨江路改造、赣江源大道北延伸段、琴江大桥改造、迎宾大道西延伸段、西华路白改黑工程。提升城市建设档次,推进燕首拦河坝、湿地公园、两个高速出口改造及主题雕塑建设,抓好预留地建设监管,推进安置地统规统建,提升商品楼盘、住宅小区建设品位。加快旧城改造,推进宝福公园及周边改造、米市街改造、原县医院及周边改造、原自来水公司及周边改造、仙源坊棚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推进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力争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新增人口5000人。

创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争创市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努力建设县城闽粤通衢3A景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实施城北入口、城北桥头和东城大道绿化改造,城区路灯节能改造,金圣广场、青年广场改造。完成琴江河西侧污水主管和东城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强化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组建城管志愿者队伍,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度、广度。不断规范城市业态,促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合理布局、管理有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福地。
 
(五)着力提升秀美乡村,描绘全域风景

全域旅游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发动农民、做优农业、扮美村落,培育农民新风貌,开辟农业新天地,奏响农村发展新乐章。

建设清洁乡村。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提升特色村”的思路和“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做好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69个村庄规划编制后续工作。创新农民建房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融乡土气息、传统文化、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秀美乡村示范点。加强古建筑古村落、遗址遗迹遗存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加快干道沿线村庄“景点式”改造,建设一批民俗新村、客家文化新村、观光农业新村、乡村旅游示范新村。

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互动。全面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推进科技兴农,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一批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培育农民新风。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学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的教育引导,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普及农民教育,利用村文化活动站、农民学校等农村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等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兴农村文明新风,完善乡规民约,组织开展农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承弘扬淳朴民风,让民风特色成为提升石城旅游名气的响亮名片。

(六)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发展支撑

立足旅游强县发展产业,围绕生态文明壮大工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培育壮大工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中电投、晶科太阳能发电,大唐国际、中节能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做大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产业。推进矿山机械产业科技创新,以矿山机械、轴瓦、齿轮为重点,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打造配套领域宽、品种齐全、产业链密集的新型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引导矿山机械产业向大型化、智能化、清洁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培育2-3家矿山机械龙头企业,力争威尔矿业装备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大小松创业园“江西省绿色食品(白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白莲、油茶、米粉深加工,发展旅游商品,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优金融业,不断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拓宽金融服务领域,鼓励银行开设小微支行和社区银行,积极争取信贷政策和规模,强化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抓好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组建石城电子商务协会,着力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工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联动发展,壮大物流经济。大力发展商贸业,推进商贸综合体建设。加快五星级酒店建设,推进酒店评星评级,促进餐饮、宾招酒店、娱乐业发展。

着力招大引强。以“争取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融入赣粤、赣闽产业合作区”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组建若干支产业招商队和专业招商分队,重点引进新能源、新型机械制造、旅游、现代服务业、现代轻纺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发挥异地石城商会、招商顾问作用,加大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力度,吸引大型企业投资石城,鼓励石城籍能人回乡创业,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构建产业发展优质平台。加快推进泉商产业园开发,积极完善园区配套建设,扩大低丘缓坡用地规模,提高平台承载能力,争取正式获批省级工业园,新增园区面积1000亩以上,新增入园企业15家以上,园区工业税收超4000万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重点企业帮扶,完善企业落户、要素对接、沟通协调等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建设、融资、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给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利税达到2.5亿元。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筑牢生态立县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落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年度述职内容,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各级各类培训计划。提倡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系列创建活动,使节能环保意识入耳入心。

抓好生态建设。加强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规划、保护和治理力度,积极争取赣江源国家级湿地公园。积极申报八卦脑省级森林公园。做好“封、管、造、防”文章,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和风景林建设,加快景区、干道沿线、村庄、庭院绿化、美化,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

加强环境治理。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户。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索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大力整治“8”字型公路沿线乱埋乱葬、乱搭乱建、乱挖乱采等“乱象”。加大对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划定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完成减排任务。大力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开展各类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着力抓好矿山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好蓝天、绿水、净土。

(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推进精准扶贫。
做好精准识别,详细调查分析贫困人口贫困状况,建立完善贫困户电子档案。实施精准帮扶,建立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落实扶贫到村到户措施,变大水满灌为精准滴灌。实行精准管理,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积极实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年内减少贫困人口20%以上。
   加强民生保障。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收尾工作。加快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争取实施新一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确保完成356国道屏山段升级改造、桐江至木兰公路改造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加强公交和出租车行业监管,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步伐。启动琴江镇东南、小松镇莲乡苑2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东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县综合福利院、横江镇洋地敬老院、琴江镇观下敬老院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救急难”制度,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统筹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落户、住房、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维护干部职工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完善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石城中学高中部规划,启动新建实验中学、特教学校,加快乡镇公办幼儿园等农村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启动县妇保院、卫监所、计生服务站“三合一”综合业务用房建设,加快小松、长天、丰山等乡镇卫生院及2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抓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网改造。完善县体育中心建设,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认真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实现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坚持领导干部下沉一级接访制度,加强网上信访工作,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深化“平安石城”创建活动,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对、社会治安防控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九)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创新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绩效管理等制定和实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政府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中心建设,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打造更加综合便捷、更为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增强崇尚法治、遵守法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完善行政决策依法报备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内部监督等机制,着力解决执法行为中的不规范问题。

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加强对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持续转变干部作风,推进“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送”全覆盖常态化工作,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基本工资调整政策,保证干部职工正常的福利待遇,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抓好“连心、强基、模范”工程,完善村(居)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激发基层队伍工作积极性。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若干规定,驰而不息反对“四风”,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豪情满怀。现在目标已定,重任在肩,需要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敢创敢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石城县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     20152月印发

注释:

1.常青义教: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石城开展的教育扶贫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开展双师教学,举办公益大讲堂,建设数字图书馆等途径,帮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造血型支教。
  
进城进园: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对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地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引导移民在城区或工业园区居住就业创业,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综合发展能力,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
财园信贷通:由省、县财政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小微信贷通: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为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财政惠农信贷通:省、市、县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按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金福通:县财政拿出部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作为扶贫对象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为扶贫对象提供期限1-25万元以下无抵押无担保贴息贷款。

3.四桥三网三市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即改造琴江大桥、城北大桥,重建睦富大桥,新建花园大桥;建设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新建东城农贸市场、城南农贸市场、莲乡农贸市场。

四路二园三中心: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四路即莲乡大道、赣江源大道和沿江路的防洪堤三期路段、迎宾大道西段、迎宾南路北路。二园即宝福公园、澜公园。三中心即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文化中心(街)、物流中心。

4.获市级以上荣誉7个。截止目前以县名义获得的荣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森林资源保护激励县,全省专利进步十强县、全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平安赣州建设先进县。

5.农村“五有六好”:即综治工作有人抓、社会治安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村民事理有人评、遵规守约有人督,从而实现“六好”目标,即治安秩序好、纠纷调解好、事理评说好、重点人群管控好、法制宣传好、村风民风好。

6.3个千亩:即1000亩低丘缓坡,1000亩土地开发,1000亩旱改水。

7.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8.重点招商项目19个:创建如日山4A级景区,创建红石寨4A级景区,创建西华山4A级景区,木兰客家风情体验区建设项目,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睦富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江西美满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石城县电子设备厂入园项目,深圳市普博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小松高速公路出口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公交车站建设项目,石城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县级综合福利院招商项目,县人民医院医疗护理(康复)中心招商项目,健康理疗中心招商项目,县乡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原城区征地预留地商业开发项目,行政中心西侧棚户区改造项目。

9.前期工作项目8个:吉安至泉州铁路、鹰潭至梅州铁路取道石城并设站,G206石城县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石城县东华山、天华山风力发电项目,新余新维新能源有限公司石城县工业园1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电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城县丈夫嶂风电场,航天科技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赣江源国际客家生态智慧安养城,看守所整体搬迁易地新建项目。

10.28个项目开工建设:创建通天寨5A级景区,创建东华山山地温泉4A级景区,创建闽粤通衢3A级景区,创建石城阻击战纪念园3A级景区,客家旅游文化街区项目群,五星级酒店,城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物流中心,九寨温泉度假庄园二期工程,赣江源漂流提升工程,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泉商产业园、小松创业园、屏山创业园平台建设项目,江西大和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英板材加工项目,“精致县城”建设项目,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琴江廊桥建设项目,东城农贸市场,城南农贸市场,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发电分公司珠坑光伏发电项目,江西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石城县金华山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珠坑乡桃金坑输变电新建工程,移民整体搬迁进城进园建设项目,原县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项目,仙源坊建设项目,老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卫生基础建设项目。

11.18个项目年内竣工:创建金华山(八卦脑)4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秀美乡村”建设项目,江西省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珠坑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城北电子商务区路桥及绿化亮化工程,江西翔威厨具制造有限公司厨具生产项目,江西省江森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服装生产项目,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县城区琴江河西侧、东城片区污水管网建设项目,E标段滨江路建设项目,迎宾大道延伸至莲乡大道道路工程,桐江至木兰公路改造工程,石城县海特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管网工程,356国道屏山段改造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项目和土地开发旱改水项目,文化艺术(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司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滨江花园保障性住房。

12.一心辐射,三区并举,一带连通。指《石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的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一心,即石城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三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南部区。北部区为客乡莲韵文化休闲区,规划建设高田八卦脑浪漫祈福度假区、小松花舞莲乡山乡度假群落、木兰客家风情旅游度假区;中部区为山地温泉养生度假区,规划建设闽粤通衢3A景区、大通天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东华山山地温泉小镇、九寨温泉综合疗养区、如日山佛教文化体验区;南部区为赣江源田园生态体验区,规划建设赣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秋溪—红石寨红色旅游区。一带,即百里莲乡风情游赏带。

13.APPApplication的缩写,应用程序。

14.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用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办法,以加工和销售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种养业与二、三产业紧密联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