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2-12 08:12:00 字号:[ ]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破解经济下行难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抗击历史罕见洪灾,全力推进旅游强县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5亿元,增长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亿元、12.6亿元、16.9亿元,分别增长4.2%9.9%1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9.5:31.4:39.1调整为28.9:30.5:4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6.48亿元,增长8%;其中公共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2150万美元,增长9.6%;出口总额2924万美元,增长19.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4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2元,增长14.5%

(一)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民生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若干意见》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5371户,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76026,解决低电压用户19789户,新改建农村公路496公里,新改建桥梁28座。苏区振兴政策持续落地生效。2015年,全县争取上级资金13.7亿元,增长12.9%;另有12个项目获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7.77亿元,并可向银行贷款近6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规模4100亩。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兴泉铁路开工在即,省级产业园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对口支援扎实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落地实施,精准扶贫、儿童减贫、金融扶贫试点项目落户石城,移民整体搬迁进城进园顺利推进,各类对口支援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带动效应增强。全年开工建设重点工程43个,累计完成投资24.9亿元。金华山(八卦脑)基础设施建设一期9项目如期完工,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文化街、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中心等项目大力推进,项目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更加显现。

(二)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加快

游三产加速发展。按照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产业集群”“四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投入开发,全力推进旅游强县建设。八卦脑景区顺利开放,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大畲荷花园等景点进一步提升,秋溪至赣江源、县城至高田至八卦脑、206国道至通天寨等旅游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和睦温泉小镇启动前期。成功引进杭州赛石园林集团合作建设游客集散中心与通天寨花海温泉,成功举办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暨八卦脑景区开放、石城首届赣江源节暨石上生花金秋花展等系列活动,石城风光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及《美丽中国乡村行》等栏目播放。成功推进旅游商品开发,莲子手链、莲子干花分别获得江西旅游商品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旅游强县创建通过初评,我县荣获江西旅游发展十佳县中国温泉康养十佳县中国候鸟旅居县口碑榜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233.6万人次,增长36.9% ;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增长63.5%。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截止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4亿元,贷款余额62.3亿元,分别增长28.3%16.9%;金融业实现税收7578万元,增长76.5%。物流中心开工建设,物流业实现税收924万元。电子商务业突破发展,中国鞋材网全国总部落户石城,颐高(赶圩)、勇立弘(居无忧)、邮政(农村e邮)、远华(京东帮)、供销社(供销e家)等电商运营企业在20个行政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颐高电商产业园顺利推进,县电子商务孵化园正式投入运营,一品优旗舰店被评为特色中国江西馆十大网店,全县网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我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工业发展提速提效。主攻工业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三年主攻工业实施方案》及多个配套文件,建立完善县领导挂点帮扶企业长效机制,推进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设立省级产业园申请已通过联审,正公示待批。平台建设更加完善,1100亩的泉商产业园开始施工,小微创业园第一期全面建成,入驻企业12家。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石成金矿机、华辉矿机、宝鑫矿机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恒鸿食品、石成金矿机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铭鑫冶金废旧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成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生产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围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候选;同时,石成金机械制造成功入选中国重型矿山机械协会,成为我省第二家入会企业。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引进光伏发电项目7个,签约资金48.85亿元,其中晶科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并网发电,美橙电力、嘉顺电力、马丁光伏等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引进风力发电项目4个,总投资21.3亿元,其中投资8.14亿元的大唐金华山风电项目已完成核准,年内将开工建设。全年新入规企业5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增长10%,增速列全市第六。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继续稳定烟、莲、稻等传统主导产业,全县种植烟叶3.1万亩、白莲7万亩、水稻21.48万亩、蔬菜3.15万亩;鼓励发展特色产业,薏仁、翻秋花生、红薯、槟榔芋等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规模化养殖来势良好。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429户,约占出栏总数的70%;全年生猪出栏13.4万头、存栏9.36万头,分别增长1.3%3.8%。水产养殖面积达6.3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16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714吨,增长2.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全县农村流转耕地4.95万亩,流转林地19.9万亩;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全省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部试点顺利启动。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 9个,新增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 12 家、家庭农场121家,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农业龙头企业达35家,其中省级 2家、市级3家。强化农业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20万羽蛋鸡生产、赣江源畜牧水产有限公司76.6公顷草鱼申报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定,全县已有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省著名商标9个、市知名商标7个。2015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4.2%。石城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做法已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专题报道。

(三)城乡统筹发展纵深推进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大力推进精致县城建设,县城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全面实施琴江廊桥、花园大桥、睦富大桥和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启动温坊路、温革路等11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南联、北延、西扩计划顺利实施,城南、城北、城西三大片区建设稳步推进。致力高标准建设,琴江河西侧以及东城区等污水管网建设基本完工,金圣广场改造稳步推进,原县医院周边棚户区改造、琴江廊桥等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城区绿地面积增至275公顷;继续深化治脏、治乱、治堵工作,大力开展两违整治,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8.6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达8.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60个省批新村点建设,拆除废弃旧房、栏厕3.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改水、改厕8273户,改路73公里,平改坡”2.7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我县获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进县。大畲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省唯一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琴江镇被评为最美休闲旅游乡村(镇)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27项,精简率达52%以上;三单一网建设基本完成,精简整合行政权力803项,公布了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县政务服务网已上线运行;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顺利实施,新增市场主体898户。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与杭州赛石集团、颐高集团、北京雍和文园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落实通天寨花海温泉旅游开发项目、电子商务产业园等10余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林权抵押登记办理近2.6万亩,县、乡二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设。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发放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金福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无抵押贷款4亿元。种源科技率先进入“新三板”挂牌审核程序。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财政资金使用科学高效。国资国企、生态文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等事项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较好成果。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出台税收奖励、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等政策。推行县领导带部门组成招商工作组招商,并完善招商小分队,推进全民招商。以赣闽产业合作区、福建自贸区和珠三角、长三角为主攻方向,以旅游产业、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为主攻产业,采取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效果。先后在上海、珠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7场(次),开展集中外出招商月活动,全年落地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2015年,全县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资金13.5亿元,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2150万美元,增长9.6%;外贸出口2924万美元,增长19.3%,增速列全市第五。

(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宣传教育,生态立县深入人心。积极配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管理红线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力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创建,琴江、高田2个乡镇,琴江镇大畲村、小松镇罗源村2个村分获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命名,全县已有6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6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111个村获市级生态村命名。全力保护好赣江源头绿水青山。积极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风景林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三大工程,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21万亩;赣江源湿地被批准开展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着力抓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石城获评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对15家排污不达标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污染企业强制拆除1家、限期搬迁1家、查处关停2家、查封2家,对13家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810公顷。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级以上。我县再度荣登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获得中国绿色竞争十强县全国首届生态宜居城市(县城)等称号。

(六)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加强

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0.76亿元,全力保障民生事业发展。精准扶贫大力推进,全面完成贫困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精准帮扶和脱贫措施,大力推进 “九大扶贫”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6982人,脱贫率达3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1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355人。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社会保险完成率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乡镇工作补贴顺利实施。新(改、扩)建敬老院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个、农村幸福院15个;城乡低保、城镇三无特困群众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标准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及临时救助救急难制度更加完善。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374户重建户春节前搬入新居,完成特困群众解困房549户。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200多个教育项目竣工投入使用,10个乡镇公立幼儿园基本投入使用,与赣州技师学院联合办学成立学院石城分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高考产生了首个全市理科状元,中考列全市综合排名第八位,教育质量提升明显。卫生计生事业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县级三家医院基本药物(中药饮片除外)均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开,9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惠及群众820人;中医院住院楼期、 三合一综合楼、小松中心卫生院以及长天、丰山、岩岭等卫生院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列全省第二,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科技文体全面进步。新增专利授权量175项,增长337.5%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专利进步十强县成功举办放歌赣江源全省声乐大赛、中秋赏月诗会等文化活动,全年送戏下乡、进景区演出180场次,送电影下乡放映2116场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场次,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顺利实施。县体育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在市第四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好成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县志办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场监管信息化加快推进,洁厨亮灶工程走在全市前列,质量兴县工作获市级表彰,新增省著名商标9个、市知名商标7个。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成效良好。其它各项事业也取得新进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善;工业基础薄弱,产业聚集度不高,规模企业少,经济内生动力依然不强;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不足、发展环境欠优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全力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加快旅游强县建设,推动攻工业三年翻番,迈出五年决战同步小康坚实步伐的重要之年。

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十六字方针,坚持打好六大攻坚战,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大力推进深化改革提质、项目建设提效、工业翻番提速、旅游强县提档、城乡建设提优、民生改善提福、生态文明提升、党的建设提高八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47.1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7.13亿元,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3.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2365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3100万美元,增长6%;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5%以上;全县森林质量和覆盖率稳步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控制性指标符合上级规定,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持续增长新动力

全力推进旅游强县建设。坚持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紧扣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快温泉养生项目开发和特色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大畲花海温泉、九寨温泉度假庄园二期工程项目、温泉小镇建设,启动木兰杨坊、丰山沿沙温泉项目招商工作。开展通天寨5A、八卦脑4A、阻击战纪念园3A景区创建工作。加大对建筑古迹保护力度,编排地方特色节目在景区公演,引进投资商开发实景演出,提升景区品位。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县城至通天寨、赣江源、八卦脑、何坑、睦富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公路。抓紧开通南昌、赣州旅游专线,形成对接瑞金、南丰火车站的游客接送客运线。大力推进城南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景区停车场、生态游步道、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开展乡村旅游提升年活动,推进琴江镇大畲村、长乐村,小松镇罗源村、珠坑乡坳背村(麒麟山)、龙岗乡水庙村(旺龙湖)、屏山镇胜利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坚持示范引领、全域推进,引导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点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全县争创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个、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15家以上。依托赣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抓好砚台、白莲、茵陈、翻秋花生、客家灯具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建立旅游人才智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继续做响旅游品牌,争取中国温泉之乡江西旅游强县正式授牌。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

积极实施主攻工业行动。优化招商机制,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创新项目落户全程跟踪服务制度,主攻新能源、现代鞋服、新型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探索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公司化招商等新方式,积极参加区域性、行业性重大经贸活动,自主办好2场以上招商会,全年引进亿元项目6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大力推进一园三区建设,全年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000亩以上,力争省级产业园尽快获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新城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园区路、水、电等,新增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以上。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园区管理权能,建立相关责任部门驻园服务机制。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园区土地,重点清理园区闲置用地,严控新引进企业的违规圈地行为,提升园区集约化水平。探索成立工业投资公司,推进产业集群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中心、专业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有实力企业前来投资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美橙电力、嘉顺电力、马丁光伏等光伏发电,大唐国际金华山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利用中国鞋材网全国总部落户石城以及斯哌纹奇、新百伦领跑、阿迪达斯鞋业等项目进驻契机,推动现代鞋服业向品牌化、个性化定制转型;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发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型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矿山机械产业向大型化、智能化、清洁化、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有效对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力争创省著名商标1个、市知名商标2个。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切实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用人环境、融资环境、物流环境,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增效益。力争全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户,3亿元以上1户,新三板正式挂牌企业1户。

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壮大白莲、烟叶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油茶、果业和蔬菜产业,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潜力产业,逐步扩大翻秋花生、薏仁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一批种、养、加、旅游休闲等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抓好全省百县百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精品示范园建设,力争新增农业示范园区2个以上。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体,发展多种经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米粉、白莲、油茶等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营销及物流配送企业、龙头企业等与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创新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乡、村服务网点,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融合。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发展现代金融业。把金融业作为产业来发展,制定鼓励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还贷周转资金运作,促进金融机构融资、负债手段多元化,重点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等发展;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适时举办银企签约活动,加快策划包装项目,推动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对经济的贡献率。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引进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仓储服务,着力构建以县物流中心为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积极探索电商孵化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继续开展电商培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扎实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建设电商产业园,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多元化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全方位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双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力争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本地农副产品电商推广、电商平台本地化水平取得明显突破。发展文化创意、养老服务、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支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启动星级酒店建设,促进餐饮、宾招酒店、娱乐业蓬勃发展。

(二)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强化经济发展新支撑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突出实施北上工程,精心研究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扩投资稳增长政策,紧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全力策划、包装一批事关全县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着力强化与中央、省、市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倾斜石城。着重争取瑞金—南丰城际铁路取道石城并设站,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等生态政策,力争省级产业园年内正式获批。同时,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创新思维推进PPP项目,做好投融资工作。力争全年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4.3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符合导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原则,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推动我县投资在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固投增长25%的年度目标。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工程61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3.8亿元。围绕夯实基础设施保障,着力抓好兴泉铁路(石城段)建设、琴江河及乡镇防洪工程、G206官桥至水庙一级公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围绕城市扩容提质,着力实施城区排水工程、城区绿化亮化、金圣广场改造、东城农贸市场等项目。继续抓好小松全国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突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斯哌纹奇鞋服生产、风力发电以及光伏电站等重大工业项目,温泉养老基地、客家旅游文化街区、通天寨、金华山(八卦脑)、闽粤通衢等景区建设、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物流中心等重大旅游三产项目。加快推进石城中学新校区、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保障房等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重大前期项目。切实抓好丈夫嶂风电场、木兰客家风情体验区等16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夯实发展后劲。创新投融资方式,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撬动功能,完善推进PPP模式,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共同投资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在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中的引擎作用。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打造靓丽城乡新风景

打造精致县城新亮点。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拓展城市新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将县城打造成最舒适的生活区、最核心的景区。继续推进城市南联、北延、西扩 加快建设以通天寨景区提升项目群、兴泉铁路客运站为支撑的城南观光度假新区,以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城北滨江公园、温泉小镇为支撑的城北休闲养生新区,以石城工业园、石城中学新校区、西城体育中心、城市公交总站为支撑的城西产城融合新区等三大片区,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县城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建设迎宾大道西延伸段、防洪堤E标段滨江路、赣江源大道北延伸段,完成迎宾南路和迎宾北路,以及温革路、温坊路等11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通城区道路。新建琴江景观廊桥,实施西华路、清华大道和琴江路等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一江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推进西城、城南、东城农贸市场以及城北停车场建设,加快金圣广场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功能。从建绿、增绿,建设园林城市着手,加快县城南北入口绿化提升改造和城区绿地、公园、小游园建设,启动实施防洪堤三期绿化景观工程(城北—睦富大桥)、城南、城北滨江湿地公园建设,改善城区公共休闲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实行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精细化管理,治理违法违章建设,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面貌,推进省级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

建设秀美乡村新风貌。紧扣绿富美要求和全域旅游理念建设秀美乡村,以中心村打造为重点,完善功能配套,突出抓好七改三网、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构建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使农村由千村一面各美其美转变。健全干部示范、乡规约束、典型带动为一体的民风培育机制,统筹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农村新风尚;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产业观光园,抓好镇村联动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点。加快小松示范镇建设,推进全县圩镇建设扩容提质。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升级改造,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完善三单一网建设,加强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完善行政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适时推进证照分离、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推进企业登记、注销简易化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共服务,初步形成政府服务热线与网上审批、服务大厅三位一体联动互补格局,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推进价格改革创新,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改善创业创新投融资环境,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步伐,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推进城建公司、旅发公司和赣江源农业开发公司改革,力促规范化、实体化运作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抓好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投放,力争投放总量增长20%以上。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企业新三板挂牌,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基金落地工作,探索成立财投基金管理公司,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县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将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债务余额限额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管理,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化改革试点,适时启动农房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盘活农民沉淀的资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建立资产、资金、资源监管网络平台,积极抓好试点工作,探索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健康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美丽石城新形象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主线,实施生态+”行动,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源水质整治工程,落实覆盖到乡村的河长制。加强通天寨、李腊石、西华山三个省级公园设施建设,加大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进残次林、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实施干道沿线、旅游景区林相改造,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争取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命名。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招商项目备案机制,严格项目准入。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对污染源(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定期对县城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琴江河(县城段)、县出境断面水质发布监测报告,确保现有污染源明显减少。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杜绝新增污染。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城乡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广三池合一沼气技术,强化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加大力度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助力美丽石城建设。

健全完善生态文明有关制度。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注重考核与教育宣传双管齐下,促使生态立县理念深入人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提高生态建设在年度重点工作考评以及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源头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大力增强民生保障,建设和谐幸福新石城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进退等机制,强化精准扶贫组织与机制保障,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统筹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扩大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覆盖面,尽快破除贫困村发展瓶颈制约。突出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全年完成脱贫人口14556人。加大移民搬迁力度,集中安置进城入园移民,做好搬迁扶贫。鼓励引导贫困户安装屋顶光伏、发展特色种植、参与乡村旅游,以及以土地、林地、水面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实现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健全住房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偿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救助制度和一站式同步结算机制,提升兜底扶贫实效。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通过生态保护脱贫;积极改善边远山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加快教育脱贫步伐。大力推进光伏扶贫试点、金融扶贫试点、电商扶贫试点等各种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全国扶贫攻坚创新样板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确保每个乡镇打造1-2个脱贫攻坚示范点。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扫尾工作,大力实施原县医院、自来水公司周边以及东城片、西城片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滨江花园保障房建设步伐,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实施206国道官桥至水庙段一级路改造,升级改造县乡公路50公里以上、新建通自然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推进光网城市宽带乡村工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实施质量兴县工程,营造安全、放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推进医保城乡统筹、低保城乡统筹,健全救急难机制,完善托底性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县综合福利院、乡镇敬老院以及农村幸福院建设,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逐步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整治乱埋乱葬,推进绿色殡葬建设。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期(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创业贴息贷款、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3400人以上。统筹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落户、住房、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维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争取石城中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加快职校扩容、特殊教育学校、二中教学综合楼及运动场扩建工程、一小综合楼建设,解决城区大班额等问题。完成小松中心小学迁建一期工程,启动横江中心小学(分部)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富民强县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力争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50%以上。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县中医院住院楼期项目、小松中心卫生院、长天、丰山、岩岭卫生院及县妇保院、计生服务站、卫监所三合一综合楼等建设,启动石城县精神病福利院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筹办全县第二届运动会,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繁荣体育事业。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大力发展老龄、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做好民族宗教、拥军优属与和谐平安创建等各项工作,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各项工作充满挑战,但我们满怀信心,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斗志,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全面完成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石城县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

 


附件

石城县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4

2015

2016

绝对值

增长%

 

 

预期目标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8.9

10

43.7

10.5

41.5

9

47.1

1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8

14.5

5.3

13

7.4

10

9.2

13.5

财政总收入

亿元

6

20

6.48

8

6.48

8

7.13

10以上

#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4.52

19.7

4.88

8

4.79

6

5.29

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1.96

20.9

27.45

25

25.9

18.1

32.3

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11

13

10.3

13

10.6

13

12.03

13.5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961

10.6

2157

10

2150

9.6

2365

10

出口总额

万美元

2451

-16.4

2695

10

2924

19.3

3100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903

10.3

19810

12

19514

(预计)

9

21856

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818

 

5735

13.5

6662

(预计)

14.5

766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