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灯会“灯彩之乡”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7-02-12 09:02:00 字号:[ ]

石城方言中,灯、丁同音,舞灯有祝愿丁口繁盛、丁财两旺、庆贺吉祥之意,故深受人们欢迎。石城灯会还寄托着神灵崇拜和火神崇拜。石城灯会主要表达目的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除恶,主要形式为正月初一至十五元霄花灯节和各种节庆,各路神庙菩萨的圣诞喜庆的游垅、游塅、游街等活动。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群众都会自发组成许多灯会进村入户表演灯彩。表演时使用的道具有龙灯、狮灯、马灯等几十种,除秆龙灯外,其余灯具均由各色纸张或纱绸经能工巧匠编、扎、画、剪、贴而成,形象逼真、色彩华丽、巧夺天工。灯会表演时有乐器伴奏,边唱边舞,舞蹈动作丰富,风格多样:龙灯和狮灯以踏、摆、转为主,并插以武艺,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和船灯的表演人物有旦、丑之分,其舞蹈动作小旦轻盈、活泼,彩旦滑稽、泼辣,丑旦诙谐、灵活……

  灯会在石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调查,全县有各种灯队350余支,业余演员5000余名。流传于木兰乡的板桥灯则是所有男丁均会耍弄。灯王“秆龙灯”在农村中六岁以上男童均会耍弄。妇孺知灯、人人会灯。石城灯会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邻团结、合作、和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石城灯会活动在南唐时期已在民间盛行。“秆龙灯”相传产生于远古黄帝时期。相传黄帝手中有一条神龙,叫“应黄龙”,在黄帝和蚩龙、夸父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主宰降雨。后来,每逢遇到干旱之年,百姓就用稻草扎成“应黄龙”,谓之“秆龙灯”,到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

  “茶篮灯”更有一段美丽的佳话,秦末人刘瑶英,被玉帝封为灯仙,与“通天寨”猎户儿子结为夫妻。偷偷地将天池边茶树苗带下七棵,栽在通天岩边马栏里,成为芳香可口的“通天岩茶叶”。“通天岩茶叶”晋贡朝庭后,皇上品茶,龙心大悦,特赠百叶宝伞一把,命太监带银两千两送贡茶人返乡。抵县时值正月十五,刘瑶英率领男女百姓手执各种象形彩灯,与执百叶宝伞的丈夫载歌载舞。于是,男手拿宝伞,女手提或肩挑茶篮,亦歌亦舞的茶篮灯便传承了下来。《茶篮灯》正是客家人对生产生活的积累,并加以艺术化。

(发布者:赖丁文)